特色3

    创建时间:  2024-01-31  韩晓霞    浏览次数:


    承担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建设任务(“一带一路”、乡村振兴、对口支援、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五个中心”“五大新城”“四大品牌”等),得到国家和上海市有关部门和领导高度肯定。相关决策咨询报告得到重要批示。(3分)

    我校坚持“四个面向”以优势学科为依托,构建高质量创新发展体系,开展有组织科研,推动交叉融合,着力建设“大平台”、“大团队”,承担“大任务”,实施特区引领工程,实施创新生态建设工程,优化科研管理制度,相继出台《上海大学理工科重点科研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上海大学智库楼场地使用管理办法》《上海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办法》等,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大力推动创新文化建设,召开首届创新工作大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2021年4月24日,第八届费孝通学术思想论坛暨首届未来乡村论坛在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横渡镇举行。百余名专家、学者、艺术家、企业家云集,探讨费孝通学术思想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扬,探索“未来乡村”建设,推动社会学、乡村振兴从理论研究走进地方实际。2021年10月21日,我校致力于高效服务乡村振兴而组建的第一个涉农研究机构——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研究所成立仪式在上海大学上海经济管理中心举行。2022年秋,我校与甘肃省林业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明略集团、攀枝花市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与亳州市、中曼石油等合作,进一步推进学校与大型企业强强联合,共建新型校企联合创新平台。2023年12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上海市文物局、上海研究院和上海大学承办的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在我校开幕。本届论坛主题为“气候变化考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研讨。2023年12月17日至18日,我校微电子学院在上海嘉定校区举行2023学术委员会会议暨发展战略研讨会促进学术交流合作,加快微电子学院的建设发展步伐,积极为国家集成电路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我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建设,健全知识产权体系,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全国首家通过知识产权贯标体系认证的综合性院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成果转化金额加速增长,2021年成果转化合同金额2.34亿元,有关指标连续两年排名上海高校第3,经验获教育部官网报道。加强校地合作、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打造环上大科技园(宝山),聚焦人工智能 、新材料,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重要承载区;提升环上大科技园(嘉定)能级,聚焦“超越摩尔”技术,打造感知、汽车芯片创新高地,助力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升级环上大影视产业园,打造静安文化创意集聚区。深化与长三角区域地方政府的合作,共建上海大学苏州创新中心、温州研究院、绍兴研究等创新平台。2021年10月14日,由中国生物材料学会(CSBM)主办,我校和华东理工大学承办,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2021中国生物材料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成功闭幕。2021年10月18日,苏州上海大学创新中心签约揭牌,落地苏州工业园区。苏州上海大学创新中心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抢抓机遇,汇聚上海大学与苏州工业园区的互补优势和创新要素,促进科研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实现双方的产学研高效联动及融合发展。上海宝山作为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正奋力推进区域产城融合和新兴产业发展,为宝山区产业转型升级引入新思路、带来新前景。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立足为人民、为艺术、为生活、为城市,努力打造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的建设目标。“2021创享未来—上海科创·艺术与城市学术节”在上海宝山区正式开幕。2022年上半年推动2项联合实验室、2项联合研究中心建设,与11地建立联系推进产学研交流,与5地级单位及5家龙头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对接,与上海埃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商飞集团签署产学研协议,促进产学研科技合作深度融合。

    2021年5月27日,教育对外开放大会开幕式在宝山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上海要建设成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中心节点,要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上海的教育对外开放需要有更大的作为。我校主动作为,不断增强与国际教育资源的合作能力,推动一流大学建设,为推动区域发展作出上大贡献,提供上大方案。2022年有效推进国家级基地筹建和PCR实验室建设进程。

    2021年5月我校举行了第一届泛摩尔产业高峰论坛。2021年6月召开“新发展格局下的集成电路交叉创新论坛暨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建设推进会”。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上海的重大任务,也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经过多年努力,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能级持续提升、发展生态持续优化。我校对标先进,全力打造准工业化、国际化的一流微电子学院,在引育人才上挑重担,在协同攻关上作表率,在深化改革上当先锋,为破解集成电路“卡脖子”问题、推动集成电路领域源头创新、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我校无人艇工程研究院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的集机械、控制、通信、力学、材料、计算机等相关学科为一体的水面无人艇专业研究机构,是国家“双一流”一流学科“海上智能运载”学科群的核心建设单位,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科研奖励。“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专业”他们用锲而不舍、不畏艰难的精卫填海精神打造出精确执行海上任务的无人艇用“服务国家海洋战略,我们义不容辞”的青春誓言向祖国告白他们是沪上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上海大学“无人艇”教师团队。

    理学院高温超导团队,坚持开展实用化高温超导研究,攻克超导带材关键技术,是我校科技成果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大标志性进展。2021年12月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示范工程在上海正式投运,我校提供了最核心关键材料-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近210公里,标志着高温超导输电系统领域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113国际标准工作组“AHG13晶圆级规模集成”落地,我校吴明红院士担任工作组组长,实现在晶圆相关国际标准领域突破卡脖子问题,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掌握国际话语权。我校充分发挥考古、文物保护等多学科优势,深度参与并承担了三星堆遗址的三号祭祀坑发掘工作。

    2021年11月12-14日,(第八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在我校拉开序幕。本次大会以“聚力双碳 烯创未来”为主题,由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我校和石墨烯联盟(CGIA)联合主办。为了深化国际合作,营造全球影响力,加速国际成果对接,促进国内外石墨烯产业交流,为各国石墨烯企业联手打造一个国际展示平台,助力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联盟还将与众多国外机构打造多场国际特色活动。上海大学首届创新工作大会在宝山校区图书馆报告厅拉开帷幕,本次大会主题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抓机遇,追求卓越,推动创新工作跨越式发展”。学校进一步深化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英国班戈大学共建教育部“特种光纤与先进通信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科技部示范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纳米复合功能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土耳其研究中心”,与拉美研究中心共同入选入“中国智库索引”(CTTI),努力打造国际学术高地。

    2023年10月20日,我校美术学院主校区正式进入施工建设阶段,校区创新建设推动吴淞新城规划建设迈入“快车道”。既是学校服务上海发展的“奋进之笔”,也必将为上海设计之都、文化之都建设和“南北转型”发挥重要作用。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主校区项目的正式施工,既是学校服务上海发展的“奋进之笔”,也必将为上海设计之都、文化之都建设和“南北转型”发挥重要作用。在央地合作模式下,宝山将以大手笔、大格局,重塑老工业区的面貌和肌理,全面建设具有国际化大都市气质、新时代现代化转型样板的吴淞创新城。

    2023年10月25日,我校与上海市浙江商会在前期交流合作基础上,正式开启战略合作百年新征程上我校将围绕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战略部署,校企双方继续秉持使命担当、共同砥砺前行,未来要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并希望通过双方合作,把“四千精神”传扬给我校师生,用这种精神的力量推动上海大学尽早建设成与上海这座城市相匹配的大学,通过深层对接促进双方事业长久发展。

    2023年12月7日,我校理学院数学系接受上海张江数学研究院—上海大学分院授牌,这对我校数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体现了我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际行动我校数学学科将继续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解决重大数学问题取得更大突破一定聚焦服务数学学科发展,对标世界一流数学研究院,利用好研究院双聘制度,建设高端人才聚集高地,加强与其他分院的交流合作,协同做好面向国家和上海重点发展产业领域中的卡脖子技术及其背后关键数学问题等重要需求,共同创造数学学科发展的美好未来。

    我校始终坚持党管智库,着力加强顶层设计和把关定向,着力推动成果转化,围绕国家和上海建设不断贡献智库智慧,取得了丰硕成果。2021年在Nature、Science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论文2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重大研究计划1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立项2项,第八届教育部哲社奖一等奖2项,刘昌胜院士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吴明红教授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决策咨询成果已被上级部门采纳209篇,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53篇,其中23篇获国家级领导人批示。2022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合项目)已立项4项,批准经费达900万,创历史新高。组织申报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28项,9月评审结果公布,我校获批174项,项目数及立项数为历史最高水平,双创新高。全国哲社办9月公布了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评审结果。我校共计获立31项,含6项重点项目,19项一般项目和6项青年项目,立项总数位居全国第29位,取得历史最好成绩。2022年6月,第十三届上海市决策咨询成果奖公布,我校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22年7月,上海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公布,我校合计获奖9项,其中社会学院邓伟志教授荣获学术贡献奖,实现我校在该类奖项零的突破。2023年3月,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发布,我校共有34位学者上榜,较上年增加9人,入选人数位居内地高校第35名、上海高校第5名2023年6月,我校获批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3篇专报获党和国家领导人单篇批示。2023年,我校新增科技部立项58项,人文社科项目总立项数及排名均创历史新高,全年科研经费到账10.35亿元。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6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2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8项、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1项,SCIE一区论文增幅超过43%。




     

    2021年1月17日,“上海大学智库楼”揭牌仪式在宝山校区举行

    2021年5月23日,第一届泛摩尔产业高峰论坛在上海大学举办

    2021年5月27日,上海大学举行首届教育对外开放大会

    2021年9月25日,长三角新文科协同创新论坛在上海大学举行

    2021年10月18日,上海大学创新中心正式落户苏州

    2021年11月14日,2021(第八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在上海大学圆满落幕

    2021年12月10日,上海大学首届创新工作大会圆满闭幕

    2022年7月21日,上海大学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简称PACC)被授予“上海市乡村振兴先进集体”称号

    2022年9月27日,环上大科创沙龙在环上大科技园顺利举行

    2022年10月8日,上海大学与甘肃省林业草原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2年11月14日,上海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论坛暨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双区发展论坛顺利召开

    2022年11月18日,第十九届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开幕,上海大学获评上海知识产权创新奖(运用)

    2022年12月8日,转化医学国家科学中心(上海)上海大学分中心揭牌仪式顺利举行

    2023年2月10日,上海大学访问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并签约海外文物研究实践基地

    2023年3月28日,上海大学34位学者入选2022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图示为部分学者

    2023年3月9日,上海大学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

    2023年4月4日,上海大学与黄浦区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2023年5月25日,上海大学与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3年6月21日,上海大学获批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2023年10月20日,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主校区正式施工

    2023年10月25日,上海大学与上海市浙江商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3年12月17日,上海张江数学研究院——上海大学分院授牌仪式盛大举行

     

     





    上一条:特色2

    下一条:特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