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品牌,深化党员志愿服务和网络文明志愿服务,师生员工志愿者注册率、服务参与率达到40%以上。(3分)
积极宣传志愿者精神,学雷锋等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品牌,深化党员志愿服务。首先,在理念上赋予学雷锋新的时代内涵。我们在校园内积极倡导微志愿理念,提出“让志愿成为一种习惯”的口号,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快乐志愿,随手公益”的理念。这一新理念的提出直面学生群体课业繁重,课余时间较少的现实情况,能够促使他们用少量时间进行更有效的服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思维中的“学习雷锋”不再是大而空的所谓“壮举”,而是自己能够随时参与、随时进行的小事。其次,在实践中贯彻学习雷锋开展微志愿的理念。积极利用3月5日学雷锋日以及12.5国际志愿者日等时间节点,将传统的3月5日学雷锋日活动扩展为学雷锋月。校团委组织我校青年学生自发利用碎片时间,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和组织优势,结合社区居民的需求,提供切实服务,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学雷锋,献爱心”活动,依托青年志愿者协会,发动各专业学院如社区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等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地铁站、火车站志愿服务活动,使社区志愿服务成为我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前沿阵地,展现出了今日学雷锋的新风尚。其中,上海大学地铁志愿者服务项目作为上海大学常设志愿者项目之一,曾荣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12·5国际志愿者周是校青志协品牌活动,全校志愿者团队共同参与开展系列志愿文化传播及推广活动,在校内外取得了热烈反响。依托校院两级的志愿者品牌项目开展实现志愿服务的长期化和制度化,结合各个学院类型多样专业突出的志愿者团队,为更多有志于志愿服务的同学提供广阔的平台。2023年,我校继续传承发扬学雷锋行动,开展诸多具有鲜明特色的志愿活动,积极号召各大党员团员干部及学生广泛参与。如2023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上,共计40名上大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共计招募140名热爱奉献、勇于担当的“小叶子”,其中共青团员全覆盖,中共党员占一半以上;上大青马学员带头积极与上大法学院青法团和我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合作,参与2023年“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发扬雷锋精神,发挥专业特长,走进基层社区,提供无偿法律服务,无偿接案总标的累计308万,品牌项目“反家暴公益平台”获得上海社会组织公益创业大赛大学生公益创业先锋奖。
我校长期注重学校志愿机制体制建设,用四化机制指导开展具体工作,致力于在全校营造“人人志愿”的氛围,鼓励学生在志愿奉献中开阔视野、提升自我,并形成上海大学特有的志愿者文化。第一,三层递进式实践育人平台。我校团委紧密结合志愿服务项目及实践育人工程,在全校搭建了三层递进式实践育人平台,分别通过基础学习实践平台——通过面向全校的素质拓展类培训、讲座、论坛等第二课堂项目,营造志愿氛围,对志愿进行普及性教育;自主学习实践平台——通过各志愿服务团队、社团等自发组织志愿活动,通过志愿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意识;个性学习实践平台——提供志愿服务共享资源,面向全校开放,学生通过个性化选择参与其中,真正实现学生自治的志愿服务体制。通过三层递进式的育人平台,逐渐提高同学们参与志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部分同学追求功利的志愿服务心态转变到自发自主、自愿自利的良性循环当中,从根本上加强了同学们参与志愿的自主性,提升志愿服务内涵。第二,四项特色机制促进志愿项目成效。在建设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过程中,我校用四化(即指项目化、专业化、品牌化和社会化理念)机制开展工作,整体提升志愿工作能级,促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培育、志愿组织及职业化、专业社工组织发展。深化了党员志愿服务和网络文明志愿服务,师生员工志愿服务参与率达到40%以上。项目化是指健全项目质量保障体系, 制定科学高效的工作流程和规范标准。制定并推行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提出一系列规范标准,规范志愿者前期宣传、招募、培训、管理到后期时长认证、奖励等各个环节,实现项目的过程控制,保证每一个项目的质量。建立《上海大学学生志愿者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校志愿者个人、组织及活动的数字化管理,使志愿者工作实现信息化运作,保障志愿者组织的孵化和培育机制的长效化和公开化,最大程度地挖掘并保存志愿者资源,实现各类志愿服务资源和信息的有效整合。逐步完善《上海大学志愿时长认证条例》、《上海大学志愿团队管理条例》等志愿活动相关管理条例及方法,将志愿活动流程公开化、透明化,用条例规范监督各志愿团队日常工作的开展,使上海大学志愿服务项目更为高效、规范。
建立健全我校志愿服务管理体系,持续推动上海大学青年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工作,利用“志愿汇”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对我校注册志愿者及志愿者团队统一管理,开展十佳志愿团队及优秀志愿者的评选工作。截至目前,上海大学“志愿汇”平台注册志愿者人数已有2万余人,志愿服务时长已超过80万小时,志愿活动内容丰富、类型齐全,涉及扶贫帮困、大型展会、红色宣讲、社区助老、爱心献血等多个领域;另根据《关于开展上海大学2022-2023学年志愿服务先进评选工作的通知》,经各二级团组织推荐、材料初审、线上展示、现场答辩,现产生上海大学2022-2023学年十佳志愿者团队10支,优秀志愿者10名。
2021-2023年度,扎实推进西部计划志愿者工作选拔学生赴新疆、贵州、甘肃开展为期志愿服务;组织完成第9批、第10批和第11批研支团成员参加线上教学培训;加强沪遵、沪甘两地校际交流,推进教育帮扶。2023年5月13日,“青春志愿行 奋进新时代”2023年在黔研究生支教团交流座谈会于贵阳召开,我校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贵州分团团长薛至言作为在黔服务的49所高校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代表参会,会后,薛至言向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传达了会议精神,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纷纷结合自身工作和学习,表达了理解与感悟。服务花博会、生物材料大会等大型展会,参加公益徒步活动,贡献志愿力量。2023年5月20日,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宝山区体育局、宝山区体育总会主办的善行者公益徒步活动在宝山区举行,上海大学团委组织招募了26个学院的430余名志愿者,他们以挥洒的汗水增添青春的底色,以奋发的精神展现上大人的担当。成立红色纪念地青年志愿服务联盟,其中在一大会址的志愿团队今年获得上海市五四奖章(集体)。
2021年,上海大学1名研究生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各类事迹被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青年报、央视频等主流媒体宣传,提升社会影响力。2022年,上大2个集体和1名个人获评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在全闭环管理要求下,圆满组织完成100名第五届进口博览会志愿者服务,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我校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全面保障宝山、嘉定、延长三校区近四万名师生疫苗集中接种工作有序开展。成立180余个疫情防控专项工作临时团支部、青年突击队,发挥团学骨干带头作用,组建网格化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彰显青年担当。驻守校园百天,组织疫情防控专项志愿,强化岗前培训,累计动员3万余人次志愿者参与到防控工作中,服务岗位涵盖核酸检测等方面。积极组建“爱心云托班”志愿团队,面向42位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子女,提供线上课程辅导、心理疏导等服务。教学总时长累计1448课时。推进红十字工作开展。组织开展急救培训,荣获市红十字会优秀组织奖;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人道问题辩论赛并荣获亚军;推进市红十字会高校学生助医项目开展;联合区镇红十字会、生命科学学院团委,做好造血干细胞入库工作。2021年起,共计15000余人参与到了志愿活动中,其中师生员工志愿服务参与率达到了40%以上,总志愿时长达到了约90000个小时。2023年10月14日,我校共组织20个学院的140名志愿者参加第十五届上海模型节。
2021年1月8日,上海大学红色纪念地青年志愿服务联盟正式成立
2021年9月28日,上海大学中外师生园区志愿劳动服务
2021年11月5日,上海大学“小叶子”全力以赴服务第四届进博会
2021年12月31日,上海大学研支团2021年“暖冬计划”物资发放仪式
2022年9月19日,上海大学图书馆组建“纪念上海大学建校100周年学术著作展”学生志愿者讲解团队
2022年11月6日,以“奉献青春力量,共建平安上大”为主题的上海大学大学生平安志愿者大会成功举行
2023年3月6日,上海大学举行2023年度无偿献血活动
2023年4月24日,上海大学第11批研究生支教团实习总结会
2023年5月13日,上海大学在黔研究生支教团交流座谈会于贵阳召开
2023年5月20日,上海大学志愿者参加善行者公益徒步活动
2023年8月20日,上海大学青年法律志愿者服务团学雷锋志愿活动
2023年9月25日-10月2日,上海大学志愿者参与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志愿活动
2023年10月14日,上海大学志愿者参与第十五届上海模型节志愿活动
2023年11月5日-11月10日,上海大学志愿者参与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活动
2023年12月12日,上海大学评选出2022-2023学年十佳志愿者团队10支